网红引流艺术装置展厅

     在经历了网红奶茶、网红餐厅、网红书店的几番风雨后,“网红展” 成为了最新占据朋友圈打卡的新高地。

    上面这些图片,你一定或多或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刷到过。说来也奇怪,不论这些艺术展在世界哪个角落,总有那么几个朋友 “刚好在现场”,然后精心构图、拍照、修图、最后在朋友圈里不经意的晒出来。

        “40后” 美国当代艺术家 James Turrell(詹姆斯·特瑞尔)大概不会料到,半个多世纪之后,他的 “沉浸式艺术” 和 “多媒体装置” 被有心人利用,成了 “网红展” 的关键词。

        巨大的高科技装置、反复使用的霓虹灯、镜面,甚至全息投影、VR、3D 技术,梦幻虚拟的花海森林,五颜六色的感官刺激,观众光鲜亮丽地穿梭其中,举着手机不停对焦,抑或对着镜头变换姿势。

        看展的人们往往不必取阅展览手册,也不必理会展品说明,“出片率” 是唯一诉求,艺术之名只是为了衬托自己。看展的各位,小心,不要影响到拍照的人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个标准的“网红展”是什么样的?

       第一波“网红展”诞生于美国,在这一批展览中,冰淇淋博物馆(Museum of Ice Cream)被认为是这一风靡理念最初的实践者。2016 年,冰淇淋博物馆首次在纽约推出,引发了“快闪博物馆”(pop-up Museum)风潮。

        这个展览内,没有任何历史和产品的介绍,只有大量可供自拍的大型甜品装置,如彩虹糖泳池、漂浮的甜点桌、巨型棒冰等,一切是为了年轻人的文化观念和即时记录。

        这就形成了一个 “网红展” 最显著的特点:各式高科技装置和沉浸式娱乐体验,通过形形色色的马卡龙色装置及镜面、气球等道具,结合 VR、投影、3D 新媒体手段,共同组成了声、光、电的幻想世界。

        譬如最近几年刷爆朋友圈的 TeamLab “花舞森林”,偌大的展厅里没有任何真实的展品,你的一举一动就是艺术品。每走一步,就有花朵从脚下绽放,花会随着你的动作,瞬间绽放、凋谢。在这里,展览鼓励观众与艺术品互动,观众甚至融入光影,成为展览的一部分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们与艺术的距离

        参观 “网红展” 的观众不需做任何功课,却能够轻易获得 “我懂这种艺术” 的满足感。这种轻松感或许让人感受到《娱乐至死》中 “赫胥黎式” 的文化滑稽戏。

        从另一方面讲,这种易于复制的展览套路已经逐渐脱离了创办者们最初想法,那些巨大的装置、反复使用的霓虹灯、镜面,甚至投影、VR,似乎也在固化着年轻人的 “套路式思维”,使这种刚刚兴起的亚文展化坠入到一种 “奥威尔式” 的体验里。

    这种现象也向策展人和艺术家提出了新的命题:要不要在创作时,纳入一些更容易传播的视觉元素?要不要在策展时,设置一两个适合拍照的打卡点?要不要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,也平衡一下大众的接受程度?

    这样的问题,每个搞艺术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
    皖ICP备2021008334号